民政部公布第一批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民政部公告
第327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在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英勇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无数英烈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公平正义,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万古长青。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按牺牲年份和姓氏笔画排序)

民政部
2014年8月29日
孙铭武(1889—1932)
辽宁清原人。曾任辽东血盟抗日救国军总司令。1932年1月17日,救国军在柳河县整编时被伪军包围。月末,伪军以谈判为名将孙铭武骗至三源浦杀害。

罗伯特•肖特(1905—1932)
美国人。1930年来华任美国波音飞机公司试飞员兼教练。1931年6月任军政部航空学校飞行教官。1932年2月21日,驾机支援19路军对日作战。22日驾机与日机搏斗,击落敌长机,因寡不敌众牺牲。

滕久寿(1899—1932)
字祺之,贵州都江人。毕业于贵州陆军讲武堂。一二八抗战爆发,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上海吴淞要塞参谋长,率部浴血奋战,左臂负伤仍坚守炮台。1932年2月4日,在争夺炮台的激战中,不幸中弹,英勇殉国。

刘三春(1911—1933)
山东章丘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政治委员。1933年11月24日,在攻打吉林柳河县三源浦日伪军据点的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

孟杰民(1912—1933)
吉林磐石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总队长兼第一大队大队长。1933年1月1日,在吉林省磐石县长胳膊屯解除汉奸地主的武装时牺牲。

邓铁梅(1892—1934)
辽宁本溪人,满族。曾任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二十八路军司令。1934年5月,因长期奔波,身患重病,到岫岩县小蔡沟张家堡子亲属家中养病,不料被日伪军特务侦悉逮捕。9月28日,被害于奉天伪陆军监狱。

吉鸿昌(1895—1934)
河南扶沟人。193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捕,关押在法国工部局监狱,后被引渡给北平军分会。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被杀害。

童长荣(1907—1934)
安徽湖东(今枞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1931年11月,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领导东满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4年3月21日,部队在汪清县十里坪庙沟一带被日军包围,突围时中弹牺牲。

孙永勤(1893—1935)
河北兴隆人。曾任民众抗日救国军军长。1935年5月23日,部队被日伪军约万余人包围在遵化县茅山一带,在突围激战中牺牲。

李红光(1910—1935)
朝鲜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1935年5月9日,在兴京、桓仁交界的老爷岭与200多名日伪军遭遇,在战斗中胸部和腿部中弹,因伤势过重,于5月12日牺牲。

王德泰(1907—1936)
辽宁盖平(今大石桥)人。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25日,在与突袭驻抚松县和蒙江县交界处的小汤河村第二军军部的日伪军战斗中中弹牺牲。

张敬文(1902—1936)
山东阳谷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1936年3月,调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以客栈老板的身份开展工人运动和发展党的组织。6月,由于奸细告密,在哈尔滨被日本宪兵逮捕。10月13日被日军杀害。

李世超(1904—1936)
吉林伊通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满洲省委代理秘书长。1935年,被派到安东(今丹东)负责党的工作。1936年2月,因安东地下党组织遭日军破坏,被捕入狱。8月,被日军秘密杀害。

李学忠(1910—1936)
山东掖县(今莱州)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率少量部队去辽宁抚松县大碱场兵工厂工作时,遭日军讨伐队突袭;为保护兵工厂和人民群众,率部奋勇反击;战斗中,身负重伤牺牲。

赵一曼(1905—1936)
四川宜宾人。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入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31年到东北领导工运。1934年以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委等职,率部活动在哈东地区,给日 伪军以沉重打击。1935年11月在与敌日军作战中被俘,1936年8月2日,英勇就义。

夏云杰(1903—1936)
山东沂水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21日,在汤原县黑金河筹备给养和装备时,遭到伪汤原治安队的伏击,身负重伤后牺牲。

王仁斋(1906—1937)
山东文登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三师师长。1937年冬,带领两名战士从辽宁清原县筐子沟出发,去杨大堡筹集子弹和给养;行至钓鱼台遭日军袭击,中弹牺牲。

邓玉琢(1903—1937)
辽宁东港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一O七师参谋长。1937年10月,奉命参加淞沪会战。11月8日夜,所部在完成阻击任务后,遭日军包围;次日傍晚,在白鹤港组织部队抢渡过河,遭日军攻击中弹牺牲。

乐以琴(1914—1937)
四川芦山人。曾任空军第四航空大队二十二中队分队长。1937年8月,奉命参加淞沪会战。11月,随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击落日机8架。1937年12月3日,在南京上空战斗中,被日机击中牺牲。

朱赤(1900—1937)
江西修水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八十八师二六二旅旅长。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上海沦陷后,奉命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2日晨,日军向雨花台发起攻击。12日中午,日军用重炮集中轰击二六二旅阵地,所部全体官兵牺牲。

佟麟阁(1892—1937)
河北高阳人。幼年入私塾学习。1912年参军,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十一师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五军军长、暂编第十一师师长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长,在北平南苑与第一三二师誓死坚守南苑;7月28日,遭日军飞机袭击,头部受重伤,英勇殉国。

吴克仁(1894—1937)
黑龙江宁安人,满族。1915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5年赴日本军校学习。历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教导队队长、国民革命军一一七师师长、六十七军军长等职。先后参加长城抗战、华北抗战。1937年10月,吴克仁奉命率部开往淞沪作战,同年11月9日在上海青浦,与日军穿插部队遭遇,中弹阵亡。

吴继光(1903—1937)
安徽盱眙(今明光)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四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奉命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1月,率部在青浦阻击日军,与日军激战三昼夜,完成掩护主力转移任务,但所部陷入日军包围;11月9日,在与日军激战时被炮弹弹片击中牺牲。

宋铁岩(1909—1937)
吉林永吉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由于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下斗争,身患严重肺病,后到辽宁本溪游击根据地老和尚帽子山里密营休养。日军侦知后,于1937年2月11日派兵围袭,在掩护大部队突围时牺牲。

张中华(1912—1937)
吉林永吉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率第五军留守部队在牡丹江、宁安等地进行抗日游击斗争。12月,在宁安地区的桦皮沟一带遭日伪军包抄,战斗中受伤被俘,后在狱中被害。

张甲洲(1907—1937)
黑龙江巴彦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师长。1934年7月来到富锦,以中学教员身份开展地下抗日斗争,并为东北抗联第三军独立师提供情报、运送武器。1937年8月28日,在返回东北抗联第三军时,途径富锦县董老茂村,遭伪地方团袭击牺牲。

张诚德(1880—1937)
察哈尔独石口(今河北赤城)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三师师长。1937年8月初,奉命率部抵抗进犯张家口的日军;战斗中,与日军机械化部队优势火力陷入僵持,在指挥战斗中牺牲。

李兰池(1898—1937)
辽宁锦西(今葫芦岛)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副师长。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上海失陷后,奉命参加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沦陷在即,在指挥部队向紫金山北麓以南地区突围时中弹牺牲。

李伯蛟(1897—1937)
湖南邵阳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六十三师一八七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奉命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1月5日,率部在金山卫沿海前线阻击日军登陆,因敌我兵力悬殊,官兵伤亡惨重;为鼓舞官兵斗志,深入最前线阵地督战指挥时被敌人炮弹击中牺牲。

陈荣久(1904—1937)
黑龙江宁安人。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7年3月6日,率部在黑龙江饶河县西北小南河天津班活动时,与日伪军遭遇。在激战间中弹牺牲。

官惠民(1901—1937)
广东曲江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九十师二七O旅旅长。1937年夏,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0月28日,所部遭到日军飞机、重炮攻击;战斗中,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与日军白刃格斗,后被日军炮弹击中;下午3时,因伤势过重牺牲。

庞汉桢(1901—1937)
广西靖西人,壮族。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七O师五一O旅旅长。1937年9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0月,奉命进驻陈家行北端阵地;23日,与进攻陈家行的日军展开搏斗;战斗时被日军炮弹击中牺牲。

易安华(1900—1937)
江西宜春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八十七师二五九旅旅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同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率部在光华门阻击敌人。12日,日军攻击光华门,因左翼阵地被攻陷,担任右翼阵地防御的易安华所部受日军三面围攻,战斗时中弹牺牲。

罗策群(1893—1937)
广东兴宁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副师长。1937年9月,参加淞沪会战。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12日夜,南京沦陷在即,所部奉命突围并担负前攻任务,在紫金山北麓岔路口遇日军阻击时牺牲。

郑廷珍(1893—1937)
河南柘城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独立五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奉命参加太原会战。1937年10月奉命参加夺回南怀化高地的战斗;后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时,突然遭到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中弹牺牲。

姚子青(1909—1937)
号中琪,广东平远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第三营营长。8月30日,奉命守卫宝山县城,击溃数倍于我的日军多次进攻,孤军血战于残垣之中达7天之久。9月7日,壮烈殉国,全营大部分将士与宝山城共亡。

姚中英(1896—1937)
广东平远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参谋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12日,日军攻破中国守城部队阵地,南京失陷在即,在太平门指挥突围时中弹牺牲。

姜玉贞(1894—1937)
山东菏泽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军六十五师一九六旅旅长。1937年9月,率部参加太原会战,奉命坚守原平7天,以掩护主力部队向忻口一线集结。10月10日夜,守城任务完成,率余部突围时中弹牺牲。

赵崇德(1910—1937)
河南商城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五八旅七六九团三营营长。1937年10月29日晚,奉命率部袭击日军阳明堡机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击毁停机坪敌机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在掩护大家撤退的时候,身中数弹牺牲。

赵登禹(1898—1937)
山东荷泽人。1914年投入冯玉祥部。1933年长城抗战时,任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旅长,因功升任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1935年底,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叙级陆军中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率部增援北平。7月27日,被任命为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28日,与佟麟阁一起指挥驻军顽强抵抗,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郝梦龄(1898—1937)
河北藁城人。1917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1937年10月率部驰援山西忻口,任忻口中央兵团长指挥官。16日,亲临前线,在通过距离日军阵地只有200米的一段隘路时,不幸中弹殉国。

饶国华(1895—1937)
四川资阳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一四五师师长。1937年11月中,为保卫南京,牵制从太湖流域西犯的日军,奉命驻守安徽广德。30日,日军主力逼近广德,其率部阻击进犯日军。后因敌众我寡,被日军围困于十字铺据点。面对日军一再诱降,威武不屈,12月1日凌晨举枪自戕。

夏国璋(1896—1937)
广西容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七二师副师长。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1月5日,奉命赴吴兴城郊八里店桥至升山一带阻击日军,掩护主力转移。11月21日,在前沿阵地视察敌情时,突遇日机轰炸中弹牺牲。

秦霖(1900-1937)
广西桂林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第六分校高级班学习。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军一七一师五一一旅旅长。1937年10月21日,所部在淞沪会战上海老人桥一带第二防线布阵。后奉命进入蕴藻浜第一线同日军作战,23日下午激战中,中弹牺牲。

高志航(1908—1937)
原名高铭久,字子恒,辽宁通化(今属吉林)人。1924年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学习。曾先后在法国和意大利学习飞机驾驶和空军驱逐技术。曾任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屡立战功,后升任空军驱逐机司令。1937年11月21日,在河南周家口机场遭日空军突袭,英勇殉国。

高致嵩(1899—1937)
广西岭溪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抗战。1937年,奉命参加淞沪会战。同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负责守卫城南中华门、雨花台一线。12月12日,在雨花台阵地指挥部队战斗时中弹牺牲。

梁鉴堂(1897—1937)
河北蠡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六十九师二0三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奉命参加太原会战,率部在繁峙的茹越口正面阵地布防,配合友军迎击日军。1937年9月28日,茹越口阵地被日军突破。在山顶指挥所观察敌情时,颈部负伤,被随从强行背离阵地时头部中弹牺牲。

萧山令(1892—1937)
湖南益阳人。曾任国民革命军南京卫戍军宪兵副司令。1937年,受命负责守卫南京。12月12日,日军突破南京城防,南京守军奉命突围撤退。13日,为掩护撤退部队渡江,与日军展开激战,后为了不被日军俘获受辱,举枪自戕。

阎海文(1916—1937)
辽宁北镇人。中央航校第六期毕业,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大队二十五队少尉飞行员。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奉命轰炸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因机身中弹,被迫跳伞而落人敌军阵地;以手枪抗击,誓不投降而自尽殉国。

黄梅兴(1897—1937)
字敬中,广东平远人。1921年从戎,黄浦军校一期生。参加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八一三会战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受命阻敌于大八寺(现大柏树)一线,率部浴血奋战。在爱国女中阵地的争夺战中,中弹身亡。

谢彩轩(1896—1937)
广东合浦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四七七旅旅长。1937年10月,参加淞沪会战。11月底,奉命参加南京保卫战,在中山门一带阻击日军。12月12日,日军突破南京城防,所部奉命撤退时遭遇日军坦克部队,激战中弹牺牲。

蔡炳炎(1902—1937)
字洁宜,安徽合肥人。黄浦军校一期毕业。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七师二〇一旅旅长。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率部抗敌于罗店一线。8月25日,陆家宅战斗空前激烈,亲临前线组织突袭时,不幸中弹,捐躯战场。

马尔克•尼古拉耶维奇•马尔琴科夫(1914—1938)
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1936年入伍,曾担任歼击机射击手、无线电报务员、大队初级指挥官。1938年1月,随苏联空军志愿队来华。1938年7月9日,在武汉空战中,身负两处重伤,仍顽强坚持驾机作战,并击落日机。因伤势过重于7天后牺牲。

马威龙(1906—1938)
广西龙州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四十六师一三六旅旅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次年5月,率部参加河南兰封战役。24日,到前线观察敌情时,遇上敌人猛烈炮击,被日军炮弹击中牺牲。

王平陆(1901—1938)
河北迁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一支队司令员。1938年1月7日夜,率队出击伪满清河沿国境警防所,中弹负伤;翌日晨,因伤势过重牺牲。

王光宇(1911—1938)
吉林德惠人,满族。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副军长。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底,在黑龙江省五常县九十五顶山与日伪军激战时牺牲。

王祯祥(1900—1938)
湖南醴陵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二十师副师长。1938年8月13日,率部进驻江西天子山、陈家山防守阵地。23日,日军对阵地进行重炮轰击、飞机轰炸,还施放毒气。因没有防毒面具和防毒手段,和阵地上的官兵全部牺牲。

王铭章(1893—1938)
四川新都人。1914年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3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次年,晋升中将。1937年七七事变后,出川抗战,驰援晋东。年底,赴鲁南,增援北线作战。1938年1月,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守备藤县。3月10日任第四十一军前方总指挥。与敌血战至17日,终寡不敌众,饮弹牺牲。

王锡山(1902—1938)
辽宁凤城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三军九十一师副师长。1938年10月5日,率部在江西柘林以北甘木关阻击日军第27师团增援106师团的战斗中,被日军重兵围攻中弹牺牲。

邓佐虞(1898—1938)
河北高阳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一三九师参谋长。1938年2月,参加徐州会战。5月15日,奉命率部移防萧县,阻击日军第九师团北犯徐州。18日,率城北官兵与突入萧县的日军肉搏。终因寡不敌众,与城北守城官兵全部牺牲。

冯安邦(1885—1938)
山东无棣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二军军长。1937年10月,参加太原会战。1938年3月,参加徐州会战。战后,所部进入大别山区,多次与日军作战。同年11月3日,所部在抵达襄樊时,遭遇日军飞机的轰炸,被弹片击中牺牲。

叶成焕(1914—1938)
河南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1938年4月16日,与进犯晋东南的日军战斗中被子弹射中了头部,于18日凌晨牺牲。

刘连科(1917—1938)
河北滦县人。193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1938年8月,在河北省蓟县(今属天津)潮白河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

刘桂五(1902—1938)
热河凌南(今辽宁朝阳)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六师师长。1938年4月21日夜,率部在内蒙古百灵庙西南黄油杆子村宿营时,被日军包围。战斗中被敌人的炮弹炸成重伤,因伤势过重牺牲。

刘震东(1893—1938)
山东沂水(今沂南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谋兼第二路游击司令。1938年2月,奉命率部参加临沂保卫战。2月20日凌晨,日军围攻莒县,突破城西北角,亲临现场指挥战斗,与日军近距离搏杀,激战时头部中弹牺牲。

刘曙华(1912—1938)
山东济南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因反对八军三师师长叛变,被杀害于勃利县通天沟。

朱炎晖(1901—1938)
浙江瑞安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四军八十五师五四六旅旅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38年武汉会战打响后,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但由于敌我战力悬殊,所部伤亡惨重,遭到日军包围。11月3日,在突围战斗时中弹牺牲。

朱家麟(1892—1938)
河北满城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三十九师一一五旅旅长。1938年2月,参加徐州会战,奉命率部在山东临沂阻击日军第五师团。5月19日,在江苏沛县阻击日军时中弹牺牲。

李延平(1903—1938)
吉林延吉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1938年夏,率部向黑龙江省五常地区西征。同年秋,率第四军主力部队到达珠河、五常地区活动。11月20日,在珠河县(今尚志市)一面坡草顶子宿营时被叛徒杀害。

李学福(1901—1938)
吉林延吉人,朝鲜族。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1938年,因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斗争,积劳成疾,身患半身不遂,离开部队到苏联毕金城养病;同年8月8日,因医治无效病故。

杨靖远(1902—1938)
辽宁沈阳人,满族。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1938年10月,指挥部队攻打反动地主武装的老巢大赵村,在战斗中,负伤被俘;12月14日,在盐山县被杀害。

沈东平(1905—1938)
河南舞阳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中共豫东特委书记。1938年6月,创建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7月下旬,带领自卫军在睢县河堤岭马路口与日军交战;准备撤离战场时,被敌援军包围,激战中牺牲。

陈宇寰(1897—1938)
河北滦县人。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1938年9月3日,参加收复乐亭战斗。10月9日,率部赴平西督训途中,宿营蓟县赵各庄;次日凌晨遭日伪军包围,在率部冲杀时中弹牺牲。

陈钟书(1891—1938)
云南安宁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一八三师五四二旅旅长。1938年3月,参加徐州会战,奉命开往台儿庄以北邢家楼集结。4月21日,所部与日军遭遇并展开激战;24日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肉搏时被子弹击中头部牺牲。

陈锦秀(1911—1938)
河南固始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曾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团长。奉命参加平型关战役。1938年1月22日,率部在河北平山温塘镇辛庄至南红岸寨之间区域设伏,与日军展开激战时被援敌的炮弹击中牺牲。

陈德馨(1904—1938)
河南鄢陵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六旅旅长。1938年,武汉会战开始后,奉命驻守湖北黄梅、广济一带。9月7日,率部与进犯日军展开激战;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被子弹击中左胸,仍不肯后退;终因伤势过重牺牲。

周元(1894—1938)
广东明江人,壮族。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军一七三师副师长。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5月,参加徐州会战,率部防守安徽蒙城;9日,与重兵攻入城中的日寇激战;战斗中多处负伤,仍率部拼杀,最终因失血过多牺牲。

周卓然(1904—1938)
湖北钟祥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骑兵第六军七师师长。1938年4月,为策应徐州会战,率部增援傅作义部,在战斗中负重伤,回家乡养伤。1938年秋,不顾旧伤未愈,率部赶赴前线;途径山西黄河渡口风陵渡北岸时与日军遭遇,战斗时中弹牺牲。

周建屏(1892—1938)
云南宣威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参加平型关战役,曾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37年底,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壮大八路军队伍,开创和巩固了抗日根据地。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频繁的战事,7次负伤;1938年6月13日,因战伤复发不治病故。

范荩(1899—1938)
江西丰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军一九八师副师长。1938年,奉命率部驻防长江北岸湖北黄陂地区。9月,在与日军的激战中牺牲。

范筑先(1882—1938)
曾用名竹仙,河北馆陶县人。1936年冬,曾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共领导下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11月14日,日军侵犯聊城,率部抗击。15日,日军攻破城池,宁死不当俘虏,举枪自尽。

洪麟阁(1902—1938)
河北遵化人,满族人。曾任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兼第三路总指挥。1938年10月,所部在遵化县马兰峪遭受日军四个旅团的进攻,作战时中弹牺牲。

赵渭滨(1894—1938)
四川成都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参谋长。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3月上旬,随部固守滕县。17日,日军凭借装甲战车和炮兵攻入城内。在西关外电灯厂附近指挥战斗,遭日军机枪扫射中弹牺牲。

赵锡章(1901—1938)
河北河间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七十师二一五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太原会战。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率部赴晋西防守。1938年2月,赵锡章奉命布防于川口、牛槽沟、大麦郊一线;21日,与来犯日军激战;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作战,因失血牺牲。

理琪(1908—1938)
河南太康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1938年2月13日,率部收复牟平伪政权。部队在城东雷神庙休整时,遭增援日军围攻。突围中理琪身中数弹,因伤势过重牺牲。

萨师俊(1895—1938)
福建闽侯人,蒙古族。曾任海军第一舰队中山舰舰长。1938年6月,武汉会战打响,负责警戒金口至嘉鱼、新堤沿江一带。10月24日下午,遭遇6架日军轰炸机轰炸,双腿被炸断,仍坚持指挥,不肯离舰。最终遭日机扫射,中弹牺牲。

黄启东(1891—1938)
湖南平江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二十三师参谋长。1938年2月,参加徐州会战,奉命率部移防山东郓城、菏泽。5月11日,日军第十四师团进逼郓城。15日,在与日军战斗中头部负伤,后跳城捐躯,壮烈牺牲。

谢升标(1903—1938)
浙江临海人。曾任国民革命军苏、浙、皖游击司令。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4月初,率部开赴江苏宜兴、安徽广德两县交界处的凤凰岭、金鸡山一带,配合第四军六十师夹击日军而陷入重围,突围战斗时中弹牺牲。

韩明柱(1913—1938)
河南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到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山东淄博和鲁东工委筹备组织农民抗日武装,曾任八路军胶东抗日联军指挥部副指挥。1938年10月8日,在山东省蒙家庄伏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

丁思林(1913—1939)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团长。1939年7月,率部与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的日军激战;为掩护部队撤退,在阻击日军进攻时头部中弹牺牲。

马耀南(1902—1939)
山东长山(今淄博市)人。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1939年7月22日,所部在恒台县牛王庄遭日伪军袭击;率部反击,造成敌人重大伤亡;在撤退时,遭敌伏击中弹牺牲。

方叔洪(1908—1939)
山东济南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军一一四师师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抗战;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1939年6月24日,率部转移到山东沂源县附近时,遭到日军围攻;25日,与日军激战时头部、腰部数处中弹;为不愿被俘受辱,举枪自戕。

王禹九(1902—1939)
浙江黄岩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参谋处处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9年春,所部参加南昌战役,在修水沿岸布防。3月27日晨,所部在虬岭陷入日军重围,在率部突围中,身中数弹牺牲。

王根英(1907—1939)
上海浦东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先后出席中共第5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4次全国劳动大会。1932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长。同年,因叛徒告密被捕。1937年获释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1939年3月,在冀南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

邓永耀(1912—1939)
湖南茶陵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3日晨,率部在武邑东南徐村与日军遭遇;在掩护群众转移过程中,不幸头部、腿部中弹,因流血过多牺牲。

叶辅平(1902—1939)
广东惠阳人。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军需处处长。1939年8月,赴香港运输军需物资。自港返回时,途经广西南宁八塘附近,遇车祸身亡。

江上青(1911—1939)
江苏扬州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皖东北特委委员。1933年后从事革命文化教育工作,1938年赴皖东北工作。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在泗县遭反动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

牟光仪(1900—1939)
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胶东区党委职工部部长。1939年12月,日军对胶东后方司令部所在地——掖县张戈庄附近进行大“扫荡”。12日黎明前,在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后,被日军包围,突围中牺牲。

吴焜(1910—1939)
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1939年9月8日,率部途经江苏江阴县马镇乡湖塘里一带,突遭敌军一部侧击;作战时头部中弹牺牲。

杨裕民(1889—1939)
河北迁安人。1929年,任河北省立工学院教授、斋务科主任。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组织“工字团”;曾任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一路政治部主任。1938年7、8月间,与日军作战50余次。1939年7月21日,因奔劳过度,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病故。

陈安宝(1891—1939)
浙江黄岩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兼第七十九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9年4月,参加南昌作战。5月6日,日军突破中国军队左翼龙里张阵地,率部冒着日机的轰炸赶往督战,在途中遇敌机扫射中弹牺牲。

茅丽瑛(1910-1939)
浙江杭州人。1931年进入上海海关工作。抗战爆发,先后参加战时服务团、救亡长征团等救亡组织,后在上海启秀女中(现十二中学)任教。1938年5月,任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不顾日伪特务威胁,组织劝募寒衣、联合大公演、物品慈善义卖会等救亡活动,募集钱款物资,支援新四军等抗日部队。1939年12月12日晚,遭汪伪特务枪杀。

胡发坚(1906—1939)
江西吉安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长兼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副司令员。1939年3月15日,在江苏省武进县洛阳乡指挥部队瓦解与收缴土匪大刀会武装时中弹牺牲。

唐聚伍(1899—1939)
吉林双城人(今属黑龙江),满族。曾任国民革命军东北游击司令。1939年5月18日,率部在河北迁安县平台山与日军遭遇;激战中,被流弹击中腰部,但仍指挥部队冲锋;后遭到敌人机枪的猛烈扫射,和二百余名部下全部牺牲。

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1903—1939)
乌克兰人,联共(布)党员,苏联空军少校。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大队长。1939年10月14日出击日军军事基地时,在武汉上空遭到日军机群的拦截,激战中飞机遭到重创,迫降重庆万县长江水 面,由于长时间驾机,劳累过度,无力跳舱牺牲。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
加拿大人。加拿大共产党员,世界著名的胸外科专家。1937年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1月,率领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先后受到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同志的接见。同年6月,赴晋察冀军区,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医疗技术为抗日军民服务。1939年10月,在前线抢救伤员时,手指不慎被划破,又感染丹毒,于11月12日病逝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

郭征(1914—1939)
江西泰和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独立一旅参谋长。1939年4月29日黄昏,在与驻石家庄和正太铁路沿线的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第三十一大队战斗中,胸部和头部中弹负伤,后因伤势过重牺牲。

董毓华(1907—1939)
湖北蕲春人。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参加冀东起义;起义中,率部参与攻克滦南、乐亭两县城战斗。曾任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司令员。1939年6月,因积劳成疾,身患重病,在涞水县蓬头村军区医院病故。

魏大光(1911—1939)
河北霸县人。曾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独立二旅旅长。1939年5月,奉命回乡招兵扩大部队的任务。仅3个多月,将十几股1000余人的地方武装收拢起来,并进行了整编。任务完成后,魏大光乘船行至霸县大宁口村北时,与日军汽艇遭遇,在战斗时牺牲。

马振华(1904—1940)
河北盐山人。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冀鲁边区津南地委书记。1940年9月11日晚,到宁津县柴胡店区薛庄召开秘密会议,不料被敌探侦知;日伪军纠集300余人,趁夜包围了薛庄;战斗时因寡不敌众牺牲。

王溥(1908—1940)
辽宁兴城人。九一八事变后,在奉天任伪陆军训练班教官。1938年,在共产党的教育下,宣布起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1940年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1月1日,日伪军对北岳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战斗时中弹负伤;因不愿被俘受辱,自戕牺牲。

节振国(1910—1940)
山东武城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参加开滦煤矿总罢工,5月手持菜刀砍倒日军宪兵队长等数名敌人。后任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2路司令部直属特务第一大队大队长。1940年5月,在晋察冀分局党校结业后,回到工人特务大队工作。8月1日,率部夜袭赵各庄敌人的弹药库,下午,在下尤各庄遭到日、伪军围袭,突围作战中牺牲。

吴隆煮(1914—1940)
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曾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17团副团长。1940年8月,参加百团大战。21日,率部与日军板津大队展开白刃格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激战时为掩护通信员中弹牺牲。

张自忠(1890—1940)
山东临清人。1931年后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7年9月任第五十九军军长。1938年2月在临沂战役中击败日军板垣第五师团。后任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9月参加武汉保卫战。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后又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40年5月7日,率部打击侵犯宜昌的日军主力,5月16日,在南瓜店英勇抗敌牺牲。

李林(1914-1940)
河北威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九旅二十五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同年10月,率部在沧石路秦村与日军遭遇,经过激烈拼杀,消灭大部遭遇之敌;打扫战场时,遭残敌偷袭牺牲。

李林(1915—1940)
原名李秀若,福建尤溪人。1930年从印尼归国,1935年进上海爱国女中读书,加入抗日救国青年团。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年底到华北抗日前线,曾任八路军一二〇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晋绥边区第十一行政专员公署委员等职。1940年4月,在晋绥边区反扫荡战斗时中弹牺牲。

李荣(1901—1940)
四川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8年,领导冀南根据地的抗日斗争,阻击了日伪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多次“扫荡”。1940年7月,在河北省永年临洺关战斗中牺牲。

杨木贵(1901—1940)
河南南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军需处主任。1940年4月,日军对皖南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26日,日伪军向安徽南陵何家湾新四军第三支队驻地发动疯狂进攻。战斗中,为保护账款、文件,遭日军包围;率部突围时中弹牺牲。

杨靖宇(1905—1940)
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东北,曾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蒙江县只身同敌“讨伐队”战斗,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陈文彬(1911—1940)
湖南茶陵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津南抗日自卫军政治委员。1940年2月中旬,所部奉命开赴冀南参加讨伐石友三的战斗。2月24日,在广平县西张孟村一带与策应石友三的日军遭遇,展开激战;战斗结束后,在返回冀中途中遭敌机扫射,头部中弹牺牲。

陈翰章(1913—1940)
吉林敦化人。满族。1932年9月参加反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师参谋长兼师党委书记。1938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中共南满省委委员。1940年12月8日被日伪军包围,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官楚印(1909—1940)
河南光山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路东总队政治委员。1939年,率部战斗在大别山区,给入侵日军以沉重打击。1940年,在湖北黄陂县王家河与日军作战时中弹牺牲。

罗化成(1895—1940)
福建长汀人。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2月20日,率部在大雪中与日军作战时受冻致病,致心脏病突发,在苏南竹箦桥病故。

郑作民(1902—1940)
湖南新田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和田家镇守卫战。1940年1月,为配合友军收复昆仑关,率部驰援南宁。3月3日,为掩护部队转移,行至广西上林县遭日军战机袭击,后被炸弹击中牺牲。

金方昌(1920—1940)
山东聊城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代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城关区委书记。1940年11月22日,在代县大西庄与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转移公粮时,被“扫荡”的日军包围;战斗中被俘;12月3日在代县北关外刑场被日军杀害。

姜墨林(1921—1940)
黑龙江宁安人。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直属教导团青年义勇军小队长。1940年深,率部全歼驻守在东宁县乜河镇南的日军。后被闻讯而来的日伪援军包围。战斗中,击毙多名日伪军;最后,自戕牺牲。

胡一新(1907—1940)
绥远(今内蒙古)丰镇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独立六支队政治委员。1939年10月16日,率领骑兵营袭击临时驻扎在晋绥边右玉县杀虎口的一个日军骑兵连指挥部;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左眼和膝部;1940年,因伤口恶化,医治无效牺牲。

钟毅(1901—1940)
广西扶绥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四军一七三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1940年5月1日,日军大举进犯枣阳、宜昌。奉命掩护主力转移。9日,完成阻击任务,却遭日军重兵包围;虽奋力抵抗,终因弹尽援绝,举枪自戕。

闻允志(1904—1940)
湖北浠水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1940年4月,奉命调往冀鲁豫建立抗日根据地。此后,率部活动于濮阳、内黄、滑县一带,多次粉碎日军扫荡。8月,奉命调回总部;21日,经河北大名附近抢渡卫河时,遭日军巡逻艇袭击,在战斗中牺牲。

徐秋(1903—1940)
湖南平江人。曾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9月12日,担护送途经山东郓城的南下干部的安全;在赵楼遭到敌人包围,为了保护南下干部,率部突围时中弹牺牲。

顾士多(1914—1940)
河南罗山(今湖北大悟)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二团副团长。1938年5月17日,率部于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日军,取得新四军成立后对日军首次作战的胜利。1940年8月,在安徽无为县石涧埠反击日伪军“扫荡”的战斗时中弹牺牲。

顾永田(1916—1940)
江苏铜山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西北行政公署八分区专员。1940年2月11日,率队到山西交城县木头沟伏击前来“扫荡”的日伪军时中弹牺牲。

曹亚范(1911—1940)
北京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一方面军指挥。1939年冬,为打破日军的“围剿”,率部转战于吉林金川、临江、集安、通化一带。1940年4月8日,在蒙江县龙泉镇谭家坊遭叛徒暗害牺牲。

黄振亚(1905—1940)
广东儋县(今属海南)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三大队队长。1940年4月初,受琼崖特委派遣,前去儋县组建第六大队,在抱舍墟与日军遭遇,激战中牺牲。

董天知(1911—1940)
河南荥阳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底任八路军第129师决死队3纵队政治委员。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开始,奉命率队破坏五阳至晋城交通,袭击潞城微子镇日军据点。当夜,被日军包围,左臂中数弹仍坚持战斗。21日晨,与敌白刃肉搏,在击退敌人进攻之际,头部中弹牺牲。

谢家庆(1912—1940)
河南罗山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晋冀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率部参加收复榆社之役。后率部与对晋东南实行“毁灭扫荡”的日军奋战3个多月。10月14日,在阵地上观察敌情时被流弹击中头部牺牲。

鲁雨亭(1899—1940)
河南永城人。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六支队一总队总队长。1940年2月至3月,率部在河南芒砀山地区成功进行两次反击日军“围剿”的战役,给敌军沉重打击。4月1日,恼羞成怒的日伪军向部队驻地发起进攻。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

寸性奇(1895—1941)
云南腾冲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军十二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太原会战,并奉令调守中条山。1941年5月,日军对中条山地区发动突袭;12日,在突围中右腿被炸断;13日晚,带伤率余部突围,遭遇日军拦截,交战中左腿也被炸断;为免于被俘受辱,拔短剑自戕。

王立人(1910—1941)
天津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39年到山东根据地。在战场上拍摄抗战纪实照片,有力地宣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事迹。1941年12月,在山东沂蒙地区大青山反“扫荡”中,为掩护波兰记者汉斯•希伯突围牺牲。

王竣(1902—1941)
陕西蒲城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军新编二十七师师长。1941年5月,参加中条山战役,奉命扼守黄家庄、台岩等一带;7日,日军向中条山地区各隘口进攻;9日,在阵地指挥战斗时遭日军战机低空扫射,中弹牺牲。

汉斯•希伯(1897¬—1941)
波兰人。记者,德国共产党员。1925年到广州,在北伐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发表政论和报道,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向世界人民报道八路军和新四军英勇抗战的真实情况。1941年9月到中国山东,随八路军一一五师活动。11月底,参加大青山战斗,壮烈牺牲。

白乙化(1911—1941)
辽宁辽阳人,满族。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团长。1941年2月4日,率部在密云县马营西山与进犯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日伪军激战;在战斗时被子弹击中头部牺牲。

白文冠(1873—1941年)
河北献县人,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勤劳贤慧,乐于助人,深受乡亲们爱戴和尊重。1941年8月27日为了保护群众,被日军逮捕;在狱中,她视死如归,绝食九天牺牲。

任光(1900—1941)
浙江嵊县人。左翼作曲家。1917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8年回国,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剧联音乐小组等革命组织。先后创作有《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等著名歌曲,灌制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唱片。1 9 37年重赴法国进修,并进行爱国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回国,7月赴安徽,参加新四军军部战地文化处工作,1941年1月皖南事变突围时牺牲。

刑清忠(1899—1941)
河南嵩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五军六十五师师长。1937年10月参加忻口战役。1939年10月,承担中条山地区董封一带守备任务。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爆发。5月14日,董封阵地失守,率部向太岳山区突围时,中弹牺牲。

刘子超(1906—1941)
广东兴宁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41年11月,日伪军对沂蒙山区实行“大扫荡”。12月11日,山东纵队领导机关遭日伪军包围,战斗时牺牲。

刘海涛(1907—1941)
山东东阿人。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1941年11月,日、伪军对沂蒙山区实行“大扫荡”。11月17日,所部在芦山遭敌合击;18日,率部突围至蒙阴城东杜家林时被捕,后被杀害。

孙春林(1906—1941)
山东海阳人。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1941年6月,日军集中兵力袭击孙春林所部。在转移过程中,因奸细告密,所部被日伪军包围。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镇定指挥;后在过河时中弹负伤,终因伤势过重牺牲。

朱立文(1909—1941)
广西百色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5师15旅副旅长。1941年底,为开辟(汉)川汉(阳)沔(阳)地区,参加侏儒山战役。12月23日,率部攻占裴家山、将军岭,歼灭伪机炮营全部和新兵连一部;后被增援日军包围,激战中牺牲。

朱鸿勋(1899—1941)
吉林农安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副军长兼第130师师长。1940年底,奉命率部驻防湖北藕池口,阻击日军西进。1941年初,日军出动数架飞机轰炸所部指挥部,中弹牺牲。

朱毓淦(1906—1941)
山东泰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山东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1941年11月8日,日军合击鲁中区党委和鲁中军区驻地芦山;随部转移时因敌特告密被捕;18日,在蒙阴县牺牲。

李寿龄(1918—1941)
山东邹平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后,历任清西办事处主任、寿光中心县委书记、清东地委组织部长、清中地委书记等职。1941年12月8日,在寿光县朱鹿与日伪军作战时牺牲。

杨忠(1909-1941)
江西安福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任八路军第115师民运工作团团长。1940年到鲁北支队担任司令员兼政委。1941年任第115师教导6旅政治部主任。9月3日部队被日军包围。9月4日日军突然发起猛烈袭击,激战中身负重伤牺牲。

汪雅臣(1911—1941)
山东蓬莱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曾率领部队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四百余次,击毙日军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一千余支。1941年1月29日,由于叛徒出卖,在寒葱河东山宿营时遭到日军袭击,腹部受重伤壮烈牺牲。

苏精诚(1915—1941)
福建海澄(今龙海)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队长、敌工科科长、宣传科科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政治部主任等职。1941年1月28日,在山西韩壁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

辛锐(1918——1941)
山东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秘书,擅长书画、木刻。1941年担任山东姐妹剧团团长。日寇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式“扫荡”时,带领姐妹剧团成员与敌人周旋,激战中不幸身负重伤,12月17日拉响最后一棵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邱东平(1910-1941)
广东海丰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随后活跃在济南、汉口等抗战前线。1938 年在新四军先遣支队做宣传工作。1940年进入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在鲁艺华中分院任教并担任党政领导工作。1941年,在盐城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代表作有小说集《沉郁的梅冷城》、《将军的故事》、《茅山下》等。

陈明(1902—1941)
福建龙岩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龙岩县委书记、福建省中央党务特派员、闽南特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山东分局党校副校长、山东分局政府工作部部长、山东省宪政促进会常委、山东分局政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1941年11月30日凌晨,率部同日军在沂南与费县交界处的大青山激战;双腿负伤不甘被俘受辱,举枪自戕。

陈中柱(1906-1941)
江苏建湖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司令。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同新四军配合在苏中一带打游击,曾设伏击沉日军汽艇2艘。1941年6月,所在的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遭到日伪军围攻拦截,身中6弹牺牲。

陈文杞(1904-1941)
福建莆田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41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军新编二十七师参谋长,率领部队开赴黄河防线。同年5月,在中条山战役中奉命坚守张店镇、台寨村一线,最终因弹尽援绝,阵地被日军攻破。陈文杞率部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在拼杀时牺牲。

陈若克(1919—1941)
上海人。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受党委派去武汉工作,后辗转进入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和工作。曾任山东省妇联常委等职。1941年11月7日,拖着临产身体随地方部队撤退,不幸落入敌手。26日,被敌人乱刀捅死,刚出生的孩子也随妈妈一起殉难。

周子昆(1901-1941)
广西桂林人。1925年10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曾参与组织新四军各支队分别开赴苏南、皖南、皖中、苏中抗日前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日军“扫荡”。1941年3月14日凌晨,被叛徒杀害于安徽泾县赤坑山蜜蜂洞。

巫恒通(1902-1941)
江苏句容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4月,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七团团长兼句容县县长;不顾艰险在敌伪中穿插游击,边恢复抗日根据地,边开展民主政权建设。1941年9月6日,巫恒通在大坝上村遭到日军包围,负伤被俘坚贞不屈,绝食8天就义。

林铎(1915-1941)
辽宁辽中人。1934年考入东北大学俄文系,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卫生部任政治委员等职。1941年12月,林铎在山东沂蒙山区作战时牺牲。

武士敏(1892-1941)
河北怀安人。曾参加同盟会、护国讨袁和北伐战争。历任西北军第一师二旅旅长、第四十二师一二四旅旅长兼潼关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一六九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军长等职。1941年5月,率领第98军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击日军;9月23日,在战斗时头部中弹,因失血过多牺牲。

罗忠毅(1907—1941)
湖北襄阳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参谋长、江南指挥部参谋长,参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41年4月任新四军第六师参谋长兼十六旅旅长。1941年11月28日,日军围剿塘马,为掩护党政机关转移,壮烈牺牲。

项英(1898-1941)
湖北武昌人。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为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1941年3月14日,在皖南事变中于安徽泾县赤坑山蜜蜂洞被叛徒杀害。

唐淮源(1886—1941)
云南江川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参加平汉铁路北段作战,晋东娘子关保卫战。1941年5月,参加中条山战役,与日军殊死激战,弹尽粮绝,伤亡惨重,于12日饮弹自戕,壮烈殉国。

袁国平(1906-1941)
湖南宝庆(今邵东)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东办事处主任、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常委、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曾主持起草颁发《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新四军政治工作十讲》等印发全军学习,为新四军政治工作建设作出突出贡献。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贾力更(1907-1941)
内蒙古土默特旗(现土默特左旗)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绥西地委蒙民部部长,晋绥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蒙政处处长等职。1941年3月,带领爱国青年赴延安学习,途经绥西张启明沟时被日军包围,激战时牺牲。

郭猛(1913-1941)
江西吉水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任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四团政治委员。1941年12月29日,盘踞在江苏盐城县的伪军出城抢粮,率部出击,在唐刘河畔地区中弹牺牲。

赖传湘(1903—1941)
江西南康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淞沪会战,1941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一九O师副师长。同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奉命代理一九O师师长,指挥部队奋勇杀敌,在战斗时中弹牺牲。

廖海涛(1909—1941)
福建上杭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苏维埃主席、代英县县委副书记、上杭游击大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40年11月28日,在塘马村突围战时牺牲。

燕鼎九(1894-1941)
河南新蔡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游击挺进军二十二纵队副司令兼河南省第八军分区保安副司令。1941年,在河南汝南城郊与日军战斗时被俘,在狱中牺牲。

魏拯民(1909—1941)
山西屯留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中共东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治委员、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等职。1941年3月8日,在桦甸县四道沟抗联密营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于寄吾(1915—1942)
山东烟台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区委秘书长兼政府工作部部长、西海地委书记、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1942年12月22日,西海地委和军分区机关转移途中,在大泽山余脉萌山与敌作战时牺牲。

孔庆同(1912—1942)
河南光山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保定一带坚持平原游击战,曾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10月21日,在河间县左庄突围战时中弹牺牲。

王凤山(1906—1942)
山西五台人。曾参加北伐战争、平型关茹越口守卫战。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军暂编四十五师师长。1942年6月23日,在汾南万泉西张瓮村与日军作战时中弹牺牲。

王远音(1915—1942)
山西五台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西郊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曾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6月,在肃宁县西张庄战斗中身负重伤,但仍然顽强地阻击敌人;身陷重围自戕牺牲。

王泊生(1915—1942)
河北景县人。193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全国各界救国会,主办《大众文化》杂志,从事救亡运动。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10月28日,赴河枣强县检查工作时遭到日军追击,激战时中弹牺牲。

包森(1911—1942)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17日,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左权(1905—1942)
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赴苏联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教官﹑新十二军军长、红十五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42年5月25日,在十字岭反“扫荡”突围中,头部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

石景芳(1910-1942)
山东无棣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秋,受冀鲁边区党组织委派,奔赴东光县,执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在鲁北冀南期间,重视结合本地实际,推行党的各项抗日救国政策,对开辟巩固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941年7月,冀鲁边军区正式成立,兼任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6月,在赵柳林与敌作战中牺牲。

孙开楚(1910—1942)
湖南郴县(今苏仙)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湘南起义、红军长征,曾任八路军总部后勤部军工部政治委员。1942年5月,日军对山西地区进行大“扫荡”时被捕,7月遇害。

孙伯龙(1903-1942)
山东峄县(今枣庄)人。曾任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1941年开辟黄邱、山套抗日根据地,建立黄邱、旺庄、新河等游击区。1942年1月2日,在峄县毛楼战斗时中弹牺牲。

孙毅民(1914—1942)
河北新河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进纵队政治部民运干事、南宫西区战委会组织部部长、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1942年4月,日军对冀南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孙毅民在香城固指挥突围战斗中牺牲。

朱士勤(1904—1942)
山东单县人。抗战爆发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第七路军第一旅旅长、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暂编第三十师师长等职。1942年5月4日,在山东单县潘庄与日军激战中,被日军刺伤头部和左肋,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许亨植(1909—1942)
朝鲜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参谋长兼第三军军长。许亨植曾率部在铁力县境内的孙灵阁山战斗中击毙日军80余人;在肇州县丰乐镇缴伪军枪械,活捉伪镇长,打开银行、仓库,将金钱和物资分发给群众。1942年8月,在邵凌河河套检查分队工作时遭伪警察包围,中弹牺牲。

何云(1905—1942)
原名朱士翘,浙江上虞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成立,任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1941年7月7日被选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撰写《新民主主义的新闻政策》。1942年5月,日军向太行山区发动大“扫荡”,企图摧毁八路军总部和《新华日报》华北分馆。27日,在辽县(今左权县)大羊角附近被日军包围,突围时牺牲。

吴师孟(1899-1942)
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平江起义,在鄂赣边坚持游击战争。曾任新四军第二师军工部部长。在经费困难、物资奇缺的条件下,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多方筹集经费和物资,有力保障部队的军需供应。1942年8月,在安徽盱眙县(今属江苏)旧铺镇翟庄,因积劳成疾病故。

张仁槐(1912—1942)
山西定襄人。193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曾主办《前线报》,撰文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1942年5月23日,所在部队行至深县以南地区,突遭日伪军包围;带领部队奋勇冲杀突围未果,中弹牺牲。

张元豹(1916-1942)
福建仙游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3月任共青团莆田中心县委书记,兼任农运工作。1934年到马来西亚霹雳州把巴埠的华侨小学任教。1938年任马来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兼宣传部部长,负责马来亚的文化界救亡工作和新加坡的工人运动。1942年,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进新加坡四排坡大监狱。遭受日军的严刑拷打,但他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1942年下半年,肺病复发,在狱中病故。

张友清(1904—1942)
陕西神木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战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1942年5月在与日军战斗中被捕;7月1日在太原日军集中营牺牲。

张琦(1910-1942)
湖南祁阳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新编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副兼第三营营长。曾参加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1942年4月,赴缅甸作战,战斗时中弹牺牲。英国皇室授予张琦银星勋章,表彰他在缅甸为英军解围的的贡献。

李永安(1912-1942)
河北宁津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11月,在乐陵铁家营大洼与日军作战中,寡不敌众,自戕牺牲。

李竹如(1905-1942)
山东利津人。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创办《竞进》周报、《抗战生活》;曾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大众日报》社社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山东宪政促进会常委和组织部长、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秘书长和文教组负责人等职。1942年11月2日在沂水县对崮峪反“扫荡”战斗时中弹牺牲。

李贞乾(1903-1942)
江苏丰县人。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西行政公署专员。建立地方武装,成立群众组织,巩固壮大湖西抗日根据地。1942年12月20日,日本石井师团纠集日伪军万余人,对湖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21日上午,在突围时中弹牺牲。

李松霄(1906-1942)
河北武邑人。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和华北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发起组织武邑县旅平同学会,编辑出版进步刊物《纯泉》。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武邑县战时工作委员会主任、武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冀南第五专署专员等职。1942年5月,在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参加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杜子孚(1916—1942)
河北南皮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皮、东光、陵县等县县委书记、冀鲁边区津南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部长、冀鲁边区第二地委书记、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参与领导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战斗。1942年6月18日,率领地委、专署机关干部和警卫连百余人,转移到河北省东光县大单村,被日军包围,激战时中弹牺牲。

杨宏明(1910—1942)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红军,参加长征。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在临清、威县、邱县、馆陶之间开辟了方圆百余里的抗日根据地。粉碎了日军的多次“扫荡”。1942年4月,奉命率两个团攻打伪军占据的马鸣堂村,激战中奋力拼杀,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汪洋(1913—1942)
山东东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率部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俘虏击毙日伪军千余人,缴获枪支500余支,连续攻克西高都等10多处日军据点,打通了沂山、蒙山与芦山的日军封锁线,恢复鲁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10月17日,率部在莱芜县吉山西岭突围激战中,身负重伤牺牲。

陆升勋(1907—1942)
山东昌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收复黄县城等多次对日伪军的战斗。历任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支队特务大队大队长、山纵特务团团长、鲁中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42年12月8日,在赴任八路军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的途中遭日伪军包围袭击时中弹牺牲。

陈子斌(1899-1942)
河北深县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四旅十团团长。曾率部伏击押送军需物资的日伪军,缴获10余辆汽车的军用物资和大批枪支弹药。1942年4月29日,在驻威县东南下堡寺以北杏园附近与敌人浴血奋战,激战时牺牲。

林心平(1919—1942)
浙江平阳人。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机要秘书。1937年赴延安“抗大”学习。1941年3月起,任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抗日联合政府文教科科长。后兼任宜兴县官村区区长。1942年6月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7月20日,在江苏金坛县官林小学被日军杀害。

林伯熙(1909-1942)
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1941年7月,率部在文昌县美德村附近歼灭日军60余人。1942年林伯熙在金鸡岭伏击日军的战斗时牺牲。

范子侠(1908—1942)
江苏丰县人。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1937年在冀中组织抗日武装。1939年所部改编为八路军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十旅旅长,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同年12月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2月,在指挥与“扫荡”太行、太岳区的日军骑兵激战时壮烈牺牲。

郑文道(1914—1942)
曾化名程和生,广东香山人。中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同年在青岛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后参加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1938年9月参加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在上海等地收集情报。1 9 4 2年7月被捕,8月在上海日本宪兵司令部跳楼牺牲。

姚显微(1905—1942)
原名姚名达,江西兴国人。1929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兼特约撰写。1934年,执教于上海复旦、暨南两大学。1940年10月任国立中正大学文史系教授,主讲和编写《中国通史》。1942年5月,任中正大学抗日战地服务团团长奔赴前线。7月,服务团在新干县石口村被日军包围,在突围中牺牲。著有《中国目录学史》、《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年表》、《史书要籍解题》、《章实斋年谱》、《朱竹君年谱》、《邵念鲁年谱》、《梁任公历史研究法补编》、《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讲录》等。

柯棣华(1910—1942)
印度人。为了援助中国抗日战争,1938年9月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中国;次年2月到八路军医院工作,后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白求恩卫生学校外科教员。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前线救护所的手术台前连续工作 46小时。1942年12月8日在编写《外科各论》时,因病抢救无效,9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洪振海(1910-1942)
山东滕县人。曾任八路军鲁南铁道游击大队大队长。在铁路干线上,带领队员们截缷日军物资,解决了我军超过1个军区部队的冬装问题。1942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在铁道游击大队驻地枣庄黄埠庄激战时中弹牺牲。

赵尚志(1908-1942)
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等职。1942年2月12日,在奔袭黑龙江珠河县梧桐河的警察分驻所途中,被俘牺牲。

钟效培(1914-1942)
江西兴国人。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吉安中心县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江西省委常委兼青年部长、山东青委书记、山东青联主任等职。1942年10月下旬,在莱芜县榆林前村遭到日伪军袭击;12月13日,因伤势过重牺牲。

夏云超(1917-1942)
山东威海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历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后方医院院长,山东纵队第五旅卫生处处长兼政治委员、八路军胶东军区卫生部部长等职。1942年11月,在山东乳山县马石山地区为检查伤员落入日军包围,因不愿遇敌受辱,自戕牺牲。

徐宝珊(1908-1942)
山东博平(今属茌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八旅二十四团团长。率部投入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因在百团大战中战功卓著,二十四团被授予“模范战斗团”称号。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麻田地区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郭陆顺(1914-1942)
湖南浏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政治委员。曾参加长征,参加战斗上百次,参加百团大战。1942年4月27日,在献县高官村以东率部阻击由泊镇向深(县)武(强)饶(阳)增援的日军,在阵地前沿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被敌流弹击中头部牺牲。

郭国言(1913-1942)
湖北黄陂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2月9日,在山西太行武乡县太有镇作战时中弹牺牲。

崔曙光(1911-1942)
陕西绥德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历任陕北特委巡视员、西北工作委员会巡视员、陕北第三分区区委书记、中共延安县委书记等职,积极帮助协调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的工作。1942年5月,在河北武安、涉县一带被日军包围,突围时牺牲。

常德善(1910-1942)
山东峄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参加西北军,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取得大曹村阻击战、曹家庄伏击战、邢家庄截击战、河间齐会战斗胜利,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2年6月8日,在河北肃宁县西张庄战斗时中弹牺牲。

谢翰文(1904-1942)
湖南耒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总部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参加晋东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领导建立和加强八路军后勤系统的政治工作。1942年5月,和妻子在山西武乡反日寇“扫荡”战斗中双双被俘,在狱中被杀害。

窦来庚(1900-1942)
山东临朐人。曾任山东省保安第十七旅旅长。1942年,在临朐盘阳战斗中负伤,不愿被俘受辱,举枪自戕。

戴安澜(1904—1942)
安徽无为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参加平汉线、台儿庄等战役。1939年1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二〇〇师师长,指挥桂南昆仑关战役。1942年3月,率部参加援缅远征军入缅甸支持盟军作战。5月18日,在郎科地区遭到日军伏击,亲临前线指挥,身负重伤。26日,在缅甸北部茅邦村牺牲。

马定夫(1915-1943)
山西榆社人。193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十旅三十团政治委员。曾参加祁县印染厂战斗,重创日伪守军;在晋中地区的太谷县南山中北岭一带伏击敌军,击毙30多名日军。1943年7月23日,在南山枫子岭村战斗时中弹牺牲。

王璞(1929-1943)
河北顺平人。抗日儿童团团长。1943年,在河北顺平县野场村,日军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的隐藏地点。王璞勇敢地推开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日军向王璞等在场的群众118名无辜群众开枪,制造了一起杀人惨案。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

邓振询(1904-1943)
江西兴国人。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江西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东南分局民运部长、皖南特委书记、苏皖区委书记、江南区委副书记华中局民运部部长、苏皖区委书记、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1943年8月3日﹐在江宁县禄口乡冯潭庄时遇敌情,转渡秦淮河时坠江身亡。

田守尧(1915-1943)
安徽六安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旅长。1943年3月17日,在江苏连云港附近小沙东黄海海面与日军汽艇遭遇;在与日军激战时牺牲。

石嘉植(1918-1943)
陕西富平人。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行动科科长。1943年3月被日伪军抓捕入狱,在狱中被日军杀害。

孙明瑾(1905-1943)
江苏宿迁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预备十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重创日军。1943年12月1日,在常德外围赵家桥一带与日军正面作战时中弹牺牲。

朱程(1901-1943)
浙江平阳人。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率部进入曹县东南日伪顽控制区一带活动,开辟新区;9月下旬,日军向根据地“扫荡”;在曹县王厂村率部转移时遭到敌人包围,在与日军战斗中牺牲。

许国璋(1898-1943)
四川成都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七军一五O师师长。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率部袭击日军;退守常德门户陬市;在激战时中弹,后自戕牺牲。

李忠(1915-1943)
河北冀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1943年3月14日,带领武工队队员进入驻地隆平县(今河北隆尧县)水阎庄村检查工作;15日被日伪军包围;亲率武工队突围到距水阎庄村三里以外的白家寨,身中数弹牺牲。

肖永智(1915-1943)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9月23日,日军以重兵将肖永智所部驻地临清陈官营村包围;率部重挫日军,在组织突围时不幸牺牲。

陈飞龙(1908-1943)
湖南岳阳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新编十师代理师长。曾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11月19日,率部在常德市城南仁东市黄土店一线向日军发动攻击;29日在盖家冲战斗时中弹牺牲。

周复(1901-1943)
江西临川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周复在山东安丘与日军激战时遇左右夹击,据险死守中弹牺牲。

孟昭煜(1918-1943)
山东滕县人。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鲁南独立支队政治委员。1943年5月,在深入邹坞、香城一带开展工作时与伪军相遇,不幸被捕,后被敌人杀害。

易良品(1912-1943)
湖北麻城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参加在冀县刘庄召开的政工会议后,在枣南县杨庄宿营时被敌人包围,突围中弹负伤;3月25日,因伤势恶化牺牲。

郑行福(1908-1943)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长征。曾任新四军第7师供给部部长。1943年3月17日,日军向皖江抗日根据地巢县、无为中心区大举“扫荡”,在反“扫荡”的战斗中被俘,押解到安庆遭日军杀害。

赵义京(1914-1943)
湖北黄陂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曾任长征。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8月,冀南五军分区在枣强县小白庄召开全区各县武装科长、县大队正副队长和教导员会议,遭日伪军包围,在激战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唐克威(1913-1943)
湖北枣阳人。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南区委党校校长、豫北地委宣传部长、冀鲁豫边区第三地委书记、第八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水东地委书记等职。在艰难的环境中发动群众,多次粉碎日军“扫荡”。1943年1月27日,率部在水东地区的常营村遭日军包围,突围失利举枪自戕。

柴意新(1898-1943)
四川南部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参谋长兼第一六九团团长。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鄂西会战。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率部担任常德城东门守卫任务,战斗时中弹牺牲。

郭好礼(1904-1943)
河北临漳人。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兼路南支队司令员。曾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943年2月27日,日伪军调动大队人马围攻郭好礼部队驻地魏县漳河村,在突围时中弹牺牲。

高捷成(1909-1943)
福建漳州人。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长征。曾任冀南银行总行行长。1943年5月14日在河北内邱县白鹿角村与日伪军遭遇,战斗时牺牲。

乾云清(1906-1943)
湖南人。曾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四十区队区队长。1943年5月,指挥了大里寺、西泽北、和庄、黄龙等多次战斗,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活捉日伪军100余人。1943年8月,在深南北黄龙与日军展开激战。奋勇当先,战斗接近尾声时中弹牺牲。

符竹庭(1912-1943)
江西广昌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滨海军区政治委员。参加平型关战役,率部收复郯城县,粉碎了日军对滨海地区的“扫荡”。1943年11月,率突击队员攻克赣榆城,生俘伪旅长以下伪军2000余人;在撤离赣榆城转移途中,遭敌援兵伏击,负伤牺牲。

黄骅(1911-1943)
湖北阳新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军长征,曾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司令员。1943年6月30日,在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布置秋季反“扫荡”任务时,被叛徒杀害。

彭雄(1915-1943)
江西永新人。新四军第3师参谋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战爆发,作战奋勇。1943年3月17日奉命去延安学习,乘木帆船途径江苏省连云港附近小沙东海域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战斗时中弹牺牲。

彭士量(1904-1943)
湖南浏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编五师师长。1943年11月15日在石门西郊突围时中弹牺牲。

曾仁文(1906-1943)
江西吉水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历任共青团吉水县仁寿区、德桂区、南区区委书记;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长征。曾任八路军总部后勤部参谋主任。1943年5月,在山西和顺与日军作战时,指挥部队阻击,掩护后勤机关转移;子弹打光后,和十几名战士跳崖牺牲。

韩增丰(1916-1943)
河北平山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八区队区队长。1943年秋,在行唐县宋营遭日伪军包围,激战时牺牲。

鲁宝琪(1913-1943)
山东泰安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鲁中军区敌工部部长。1943年10月,带通信员到泰安城东与岱峰区中队布置工作时,被泰安伪县大队包围;突围时身中两弹,伤重被俘;10月20日牺牲。

解蕴山(1905-1943)
河北大名人。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南第一专署专员。1943年5月,在冀南魏县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雷烨(1917-1943)
浙江金华人。中国共产党员,曾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以《抗敌报》为阵地对敌斗争,创办《路》、《文艺轻骑队》、《国防最前线》等刊物;代表作有《冀东人民》、《日军烧杀潘家峪》。1943年4月20日,在南段峪石堂村与敌人交战中身负重伤,不愿被俘受辱,举枪自戕。

丁振军(1913-1944)
河北滦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热边特委第四地委书记。1944年10月17日,在丰润县皈依寨召开会议时遭到敌人包围,突围时牺牲。

卜荣久(1908-1944)
河北蓟县(今属天津)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1944年10月17日,在杨家铺遭日伪军的包围合击,在突围时牺牲。

马本斋(1902-1944)
回族,河北献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从1937年至1944年,率回民支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8万余人,屡建战功。因积劳成疾,1944年2月7日在山东莘县病逝。

马晓云(1906-1944)
山东长山(今淄博)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1月,在青城县王家庄西南角检查炸药质量时,日军的炮弹射落在炸药上,壮烈牺牲。

王少奇(1912-1944)
河北香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曾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1944年10月16日,在丰润县杨家铺遭日伪军的包围合击,突围中受伤,后自戕牺牲。

王甲本(1901-1944)
云南平彝(今富源)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军长。先后参加了鄂西会战、长沙会战、常德战役、衡阳战役,屡立战功。1944年9月7日,率部在豫湘桂会战中拼死反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时牺牲。

王克山(1919-1944)
山东寿光人。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3团2营4连2班副班长。在莱阳河源西沟战斗中,连续炸毁敌碉堡5个,被评为胶东军区“爆炸大王”。1944年4月,所在四连驻防地王家夼突遭日伪军袭击,在战斗时中弹牺牲。

王剑岳(1906-1944)
湖南澧县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淞沪会战。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八师副师长。1944年6月10日,率部在河南灵宝与日军展开激战;战斗中左肩负伤,仍指挥官兵奋勇冲杀,后中弹牺牲。

卢广伟(1903-1944)
辽宁凤城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五军八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在安徽颖上阻敌;5月5日,在司令部部署作战计划时突遭日机轰炸,躲避不及被炸伤;在送往医院途中,因流血过多牺牲。

任常伦(1921-1944)
山东黄县(今龙口)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五旅十四团一营五连三排副排长。获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8月带领战士们坚持守住阵地,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后中弹牺牲。

吕公良(1903-1944)
浙江开化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新编二十九师师长兼许昌警备司令。毕业于黄埔军校。1944年5月1日,在许昌保卫战中,遭日军炮击牺牲。

吕旃蒙(1905-1944)
湖南零陵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1944年11月10日,在桂林猴山隘一带,中弹牺牲。

何万祥(1915-1944)
甘肃宁县人。1931年加入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六团二连连长。1944年1月,参加歼灭伪军朱信斋部;3月25日在战斗时中弹牺牲。

余子武(1901-1944)
广东台山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一师副师长;率团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屡立战功,获得第三战区的传令嘉奖。1944年8月5日,在衡阳雨母山与三塘地区与日军肉搏时中弹牺牲。

吴其芳(-1944)
南叶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新四军第五师供给部部长。1939年1月,随李先念部南下到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工作;1944年6月,奉命回叶城了解豫中沦陷情况;1944年11月,在湖北孝感地区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

张文彬(1910-1944)
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奉命到广东组织人民抗日斗争,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和扩大游击武装,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曾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42年6月,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受残酷折磨,1944年8月26日牺牲。

李汉卿(1903-1944)
湖北新洲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五师赣北指挥部指挥长。1941年9月,在反击日伪军对蕲广边军政联合办事处驻地黄土岭“扫荡”的作战中,击毙日军指挥官以下数十人,粉碎了日军的“扫荡”。1944年11月,率部攻打湖北广济县杨家桥张家湾日伪军据点,指挥作战时牺牲。

李家钰(1890—1944)
四川蒲江人。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军长、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在1944年豫湘桂会战中,先奉令率部在新安、渑池之南掩护友军转进,后率部守卫陕县一线。5月21日,率部转移至陕县秦家坡时,中敌埋伏,亲率特务营冲杀突围,不幸头部中弹,壮烈殉国。

杨大章(1909-1944)
天津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冀热边行政公署第一专署专员。1944年5月19日,由于叛徒告密,在蓟县下营镇团山子村开会时遭到日伪军包围,在指挥突围时牺牲。

杨小根(1922-1944)
河北博野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参加八路军,曾任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四十四区队二小队副队长,受冀中军区通令表彰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8月9日,在赵县大西章村追赶溃逃日军时中弹牺牲。

杨学诚(1915-1944)
湖北黄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曾任新四军第五师鄂皖兵团指挥部政治委员。1939年3月31日,率应城县抗日游击队在公安寨设伏,袭击乘船前往宋河慰问日军的日本皇室慰问团及护送士兵100余人,击毙慰问团团长。1944年3月6日病故。

肖孝泽(1902-1944)
四川富顺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兼参谋处代理处长。1944年,在河南云梦山完成抗击日军东西夹击、掩护友军西撤任务后,退至陕县以南秦家坡时遭遇日军伏击,中弹牺牲。

邹韬奋(1895—1944)
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中国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1 9 2 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1932年1 2月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8月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为抗日救亡与沈钧儒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卢沟桥事变后获释。1943年回上海治病,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1944年7月在上海逝世。根据他生前的申请,中央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陈宝风(1925-1944)
山东高青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民兵飞行爆炸组组长。1944年2月,在通往高苑县城的公路上埋地雷时,不慎引爆地雷牺牲。

陈绍堂(1897-1944)
四川邻水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十七军一O四师步兵指挥官,参加过太原会战、同蒲路战役、中条山战役。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秦家坡遭日军伏击,中弹牺牲。

陈济桓(1893-1944)
广西岑溪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在桂林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终因势力悬殊,举枪自戕。

威廉•瑞德(-1944)
美国人。1941年随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参与对日作战。作战期间,创下击落日机18架的辉煌纪录。1944年1月19日,在出击日军返航时,因机场被日机炸毁无法降落,飞机燃油耗尽,跳伞遇难。

高小安(1916-1944)
河北滦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一区队副区队长。1944年农历2月25日,在乐亭焦庄战斗时中弹牺牲。

黄永淮(1902-1944)
四川安岳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集团军高级参谋兼新编第二十九师副师长。1944年5月1日,在河南许昌邓庄乡遭日军杀害。

黄魂(1903-1944)
海南琼山人。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政治部主任。1944年5月3日,率部在昌感县四荣乡上荣村与日伪军激战时,腹部中弹昏迷,被俘后遭枪杀。

彭雪枫(1907—1944)
河南镇平人。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后曾任江西军区政委和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曾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指挥作战时牺牲。

程仲一(1916-1944)
山西五寨人。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绥南专署专员。1943年率部活动于三道沟一带,给日伪军沉重打击。1944年2月10日,由于汉奸出卖,被日伪军重兵合围于凉城县郭木匠沟,突围时牺牲。

阚维雍(1900-1944)
壮族,广西柳州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师长。1944年9月,率部赶赴桂林与日军作战;11月8日,日军使用毒气弹攻打七星岩,致所部守军官兵伤亡惨重;次日晚,不愿被俘受辱,在师指挥所自戕身亡。

才山(1911-1945)
辽宁黑山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副参谋。1945年7月3日,在遵化县杨家峪被日伪军包围,不甘被俘受辱,自戕牺牲。

马立训(1920-1945)
山东淄川人。1940年4月参军,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一营一连二排排长,著名爆破英雄。在1943年鲁南柱子村战斗中,炸塌守军圩墙和炮楼,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通路。1944年5月,在山东平邑县庞庄日军据点战斗中,连续炸开日军障碍及据点门楼,部队得以迅速通过突破口向纵深发展。1945年8月3日,在山东滕县阎村执行爆破任务时牺牲。

马应元(1921-1945)
山西武乡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民兵指导员兼飞行射击爆炸组组长。1945年1月,在马家庄突围战斗时被俘杀害。

王先臣(1914-1945)
江西吉安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中,率部参加破袭石(家庄)德(州)铁路的战斗,破坏敌人铁路40余公里。1945年7月1日,在河北赵县大吕村与日伪军战斗中,中弹牺牲。

张洪仪(1912-1945)
回族,山东郯城人。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鲁南军区独立支队政治委员。曾领导铁道游击队破坏日军交通线,夺取日军用物资,除奸反特。1945年夏,在滕县与日军作战时负伤,送往医院后牺牲。

沈国栋(1912-1945)
湖北石首人。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曾任新四军第五师江南指挥部指挥长。1945年8月14日,带领3名侦察员到石首县侦察敌情,遭遇日军特警班“扫荡”;即率侦察员到刘堰桥旁堤坡下伏击敌人;战斗时中弹牺牲。

周礼平(1915-1945)
广东澄海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发起组建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曾任中共汕头市工委委员、组织部长,澄海市樟东区委书记,潮汕中心县委职工委员会委员,潮澄饶县委书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1支队政治委员等职。1945年8月13日,在潮阳、揭阳地区与日伪军作战时牺牲。

郁达夫(1896—1945)
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1919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和爱国活动。先后参加领导创造社、左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和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委员会等组织。主编《创造》、《奔流》、《星州日报》等报刊,出版《沉沦》、《茑萝行》,《履痕处处》等文学作品和时事评论集。1945年8月29日,郁达夫在苏门答腊被日军秘密杀害。

宫川英男(1918-1945)
日本山梨县人。侵华日军第三十二师团士兵。1941年7月29日,被八路军俘虏后,经过教育,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被延安“反战同盟会”派遣到山东长清做对日军宣传和瓦解工作,并任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鲁豫边区协议会副委员长、冀鲁豫边区参议员。1945年6月9日,在济南万德官庄执行任务时,被日军重兵包围,向日军连发数枪后,举枪自戕。

桂干生(1911-1945)
河南罗山人。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曾参加百团大战,在东西高村的战斗中,勇猛冲杀到敌人背后,一举歼灭日伪军一个中队。1945年7月9日,在山西祁县与平遥之间遇敌,战斗时中弹牺牲。

曹世范(1924-1945)
山东寿光人。194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鲁中军区第1团1营2连副排长。1940年参加八路军,曾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1945年6月,参加攻打驻守在昌乐县杏山的伪军所部的战斗中身负重伤,6月23日牺牲。

谢晋元(1905—1941)
字中民,广东蕉岭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副,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10月26日,为掩护部队撤退,率“八百壮士”孤守四行仓库,历时4天,民心为之振奋。1941年4月24日,在胶州路“孤军营”遭叛兵杀害。

冷云(1915—1938)
黑龙江桦川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任妇女团指导员。1938年10月随抗联一师西征后,欲返牡丹江休整,正在渡乌斯浑河时突遭敌袭击,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带领7名女战士吸引敌人。在敌人步步紧逼,陷入困境的危难时刻,大义凛然,毅然跳入河中,壮烈牺牲。这就是悲壮的“八女投江”。

杨贵珍(1920—1938)
黑龙江林口人。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曾任班长、副小队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参加掩护大部队突围的战斗,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英勇就义。

胡秀芝(?—1938)
黑龙江林口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在东北抗日联军任班长。1938年10月参加掩护大部队突围的战斗,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英勇就义。

安顺福(1915—1938)
黑龙江穆棱人,朝鲜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6岁在家乡参加抗日儿童团,18岁加入青年团。曾任东北抗联四军被服厂厂长。1938年10月参加掩护大部队突围的战斗,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英勇就义。

郭桂琴(?—1938)
黑龙江林口人。1936年参加东北抗联队伍。1938年10月参加掩护大部队突围的战斗,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英勇就义。

黄桂清(?—1938)
黑龙江林口人。东北抗联战士。1938年10月参加掩护大部队突围的战斗,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英勇就义。

李凤善(?—1938)
黑龙江林口人,朝鲜族。东北抗联战士。1938年10月参加掩护大部队突围的战斗,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英勇就义。

王惠民(1925—1938)
黑龙江林口人。12岁随父参加东北抗联五军,活泼英勇。1938年10月在掩护大部队突围的战斗中,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英勇就义。年仅13岁。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8月,日军“扫荡”狼牙山抗日根据地。9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在狼牙山狙击日军进攻,为掩护主力部队外线作战,以及数万群众、地方机关安全转移,苦战一天。马宝玉等五人在战至弹尽粮绝后,仍用山石奋勇杀敌,最后跳下悬崖。

马石山十勇士(1942-1942)
1942年11月23日,日军两万余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血洗扫荡”,数千名群众被围困在山上。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10名战士,在执行完任务后途经乳山县西北部的马石山时主动留下,同地方干部、民兵一起带领群众连夜突围。他们且战且退,退到马石山主峰南侧一道石墙和几处天然岩石处顽强坚守,打退日军多次进攻,7名战士牺牲。班长和其他两名战士拥抱在一起,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同时牺牲。

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1943-1943)
1943年3月,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奉命阻击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18日晨,全连82人在刘老庄附近陷入日伪军重围,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全连弹尽粮绝,壮烈牺牲。刘老庄战斗结束后不久,十九团重建四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