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上一篇】【下一篇】【末页】
 
 
作者简介
  杨匏安,广东香山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
诗文注释
⑴ 节:节操,气节。 ⑵ 张俭:张俭 (115-198) ,字元节,山阳高平 ( 今山东邹县西南 ) 人。汉桓帝时任山阳郡东部督邮,宦官侯览家在山阳郡,其家属仗势在当地作恶,张俭上书弹劾侯览及其家属,触怒侯览。但为太学生所敬仰。建宁二年( 169 年)党锢之祸再起,侯览诬张俭与同郡 24 人共为部党。朝廷下令通缉,张俭被迫流亡。官府缉拿甚急,张俭望门投止,许多人为收留他而家破人亡。直到党锢解禁才回到家乡。后人用“望门投止”来指这件事。 ⑶ 褚渊:褚渊( 435 ~ 482 ),中国南朝宋、齐两朝大臣。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元徽五年( 477 ),雍州刺史萧道成杀后废帝,另立顺帝。他推举萧道成录尚书事,后又助萧道成代宋建齐。受齐高帝宠幸,参与机要,进位司徒,封南康郡公。因其毫无节气,受后人耻笑。
诗作欣赏
  诗载《上海英烈传》第二卷( 1987 年 12 月版)。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叙述了他被捕时慷慨激昂、从容不迫,登上囚车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以期保全节操的情景。颔联描述了他在狱中的心声:余下的日子没有值得留恋的,然而形势严峻大敌正当前。看到四一二政变后,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从 1931 年 1 月至 4 月,国民党当局接连公布《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施行条例》等法令,中国革命陷于极度危难,大敌当前怎么能贪生怕死!颈联引用两个历史人物,正反相对,褒贬相照,诗人态度一目了然。尾联“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兹”即“此”也,从此分手告别亲人和战友,莫以泪眼相对视。诗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昂首挺胸走向刑场,这是何等的豪迈洒脱,这是何等的气宇轩昂,诗人唱出了英雄的悲曲,时代的壮歌。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