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上一篇】【下一篇】【末页】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的笔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诗文注释
⑴ 这首诗作于 1931 年 2 月。 ⑵ 挈妇将雏:携带着爱人和孩子。挈,携;将,率领。鬓有丝:鬓角上有白发。 ⑶ 依稀:仿佛。 慈母泪:当时鲁迅的母亲住在北京,为鲁迅的处境担心,忧急得掉泪。慈母泪兼指柔石的母亲。 ⑷ 变幻大王旗:指当时国民党南京政府和各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因此而爆发的战争。如 l929 年 2 月爆发的蒋 ( 介石 ) 桂 ( 广西李宗仁、白崇禧 ) 战争 , 1929 年 8 月爆发的蒋和阎 ( 锡山 ) 冯 ( 玉样 ) 的战争, l930 年 5 月爆发的第二次蒋阎冯战争。 ⑸ 朋辈:指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等革命作家,他们在 l931 年 2 月 7 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 新鬼:《左传·文公二年》:“吾见新鬼大……。” ⑹ 刀丛:当时在白色恐饰下,鲁迅象处在刀丛里那样危险。 ⑺ 无写处:《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但末二句,后来不确了,我终于将这写给了一个日本的歌人。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⑻ 缁衣:黑衣。当时鲁迅身上穿一件黑色袍子 ( 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 ) 。
诗作欣赏
  诗见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 1932 年 2 月,为纪念遇难的“左联”五烈士而作。 1930 年,国民党统治当局的“文化围剿”彻底失败后,便用流氓、侦探、走狗、刽子手来对付左翼作家。 1931 年 1 月 17 日,秘密逮捕了五位左联作家,即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 2 月 7 日深夜,五位作家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被秘密枪决。这五位作家: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五位左翼作家牺牲后,鲁迅写了这首诗,他说:“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杂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惯于长夜过春时,……”

  这首诗里,鲁迅指出在那样的白色恐怖下,真象在漫漫的长夜中,他已经习惯于在这种黑暗中过生活了。他和全家在避难,谣言很多,他在北京的母亲和他的朋友都在为他担忧。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还在关心国事,继续跟反动派斗争。他感叹当时的祖国在军阀火并里搞得一团糟,一会儿这个得势,一会儿那个称雄,好比城头上插的大王旗子经常在变换。他对于反动派的秘密杀害青年作家表示非常悲愤,他不怕反动派迫害的危险写了这首诗。这时反动派对书刊实行严密控制,所以没地方可以发表,在那样的黑暗中只有照着缁衣的月光来作伴而已。这首诗,鲁迅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写出白色恐怖的气氛。虽然那样黑暗,封锁得那样严密,可是他还是勇敢地战斗,“怒向刀丛觅小诗”,有力地表示他那种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