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革命活动家。
⑴ 亡友:指孙炳文。孙炳文,字浚明, 1885 年(清光绪 11 年)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的城郊魏家山。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1922 年赴德国留学,同年经周恩来介绍入党。 1925 年冬回国后,在黄埔军校任总教官。北伐开始,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后方留守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4 月 16 日由香港到达上海时,被敌逮捕, 1927 年 4 月 20 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 ⑵ 口吃: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 ⑶ 胜算:能够取得胜利的计谋。
1927 年 4 月 16 日 ,孙炳文和长子宁世(当时年仅 14 岁)、秘书张斗南一起被捕,后即被引渡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 20 日凌晨,孙炳文被秘密杀害于龙华。就义时,孙炳文挺胸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派!”郭沫若听到噩耗,悲愤之余,特作《怀亡友》一诗,以志悼念。这是一首新体诗,诗人运用生者与死者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诗的语言纯朴无华,自然妥贴,像是和朋友间的私语,又似兄弟般的谈天。作者痛惜亡友尸骨无存,告诉朋友,我们悲伤于减少了你这样热忱的同志,悲伤于牺牲了许多勇敢的同伴,但我们决不悲观,因为革命总会有胜利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