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丹心》

    晴日,从空中俯视龙华烈士陵园,你的眼神会不由自主地被一座现代纪念建筑所吸引。它就是龙华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堂。在龙陵的总体建筑规划中,圆形的烈士纪念堂建筑特意建于半月状的烈士墓区的中央,二者如此组合,寓意为“日月同辉”,包含着对革命烈士的褒扬之意。

    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堂的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为2层,上层为烈士骨灰存放楼,楼内主要安放500余名建国以来在上海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的骨灰。他们中有革命干部、科技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和街道工作人员等等。纪念堂底层为圆形敞开式大厅。在大厅三块面北的圆弧形外墙与厅内中央的两堵东西相向的圆弧形墙的前后墙面上,都满布着浅色的花岗石浮雕。

    这组名为《丹心》的大型浮雕的总面积为261.17平方米。浮雕以艺术概括的表现手法,塑造了自1949年建国以来各个年代中的上海英烈的事迹和英雄形象,其主题表现和艺术形式与烈士纪念堂的内容与氛围息息相关,密切吻合。浮雕简洁明确的构图与烈士纪念堂的现代建筑风格天然相合,十分融洽。浮雕强调对英雄生前或牺牲瞬间的重要情节与特征的刻画,造型手法与常见的上海革命历史浮雕迥然不同。浮雕反映了作者对作品主题的深刻理解,善于使用写实、浪漫、夸张、象征、剪辑等技巧与手法。《丹心》浮雕的十个弧形浮雕墙面所表现的内容篇章有所不同。北面中间外墙之正面所表现的是万顷波涛,寓意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时代浪涛造就了万千胸襟坦然、忠于祖国、无畏无私的革命英烈。此墙背面刻画的是振翅冲天而去的群鹤,象征着上海英烈的凌云壮志和精神的升华。左右两块外墙的浮雕是颂扬烈士业绩和英雄形象的篇章。两墙正面的浮雕表现的是为保家卫国,维护社会安定与人民幸福生活而献身的军队、公安、武警等英烈的形象与事迹;两墙背面的浮雕反映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抢险救灾、舍己为人、为保卫国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而牺牲的英烈及其事迹。大厅中央两块墙面,其正面的浮雕塑造的是肃穆庄严地拿着旗帜端坐着的男女人物形象,象征与代表着国家与人民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和悼念。两墙背面浮雕塑造的则是参天大树的形象,寓意上海英烈是民族与国家的支柱栋梁。大型浮雕《丹心》的十面浮雕组成了一部悲壮而奔放的上海英烈颂的交响曲。

    1993年,龙陵筹建办便确定了在烈士纪念堂塑建“历史浮雕”的计划,并在1994年后曾多次组织市内史学专家对浮雕的题材情节内容提示等进行论证。1997年10月,市委审委会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国城雕艺委会委员、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主席、著名雕塑家沈文强作该浮雕的征约稿,并决定该浮雕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局限于建国以来的上海英烈的英雄事迹。沈文强是优秀雕塑艺术家。他的雕塑创作甚多,户内雕塑有《音乐家冼星海》、《蔡元培立像》、《炉前工》、《方志敏》等;户外大型雕塑如《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创业壁》、《刘英烈士纪念碑》等。沈文强教授功力深厚不负众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创作出浮雕的初方案,该初方案在11月初便被市委审委会审定获基本通过。1998年3月,市委审委会决定将该浮雕定名为《丹心》,以求与烈士纪念堂下层存放楼纪念厅中的彩绘瓷版壁画《碧血》作上下呼应。6月中旬,市委审委会在杭州对沈文强的《丹心》浮雕的1:2尺寸的泥塑放大稿进行了审定,其总体获通过。此后,该浮雕进行石雕放大加工制作。1999年清明前《丹心》花岗石大型浮雕在龙华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堂安装完成。这一浮雕的完成使烈士纪念堂犹如锦上添花,显得更加壮观,纪念氛围更加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