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烈士陵园

       龙华烈士陵园占地300亩,建有纪念、瞻仰、碑苑、遗址、烈士墓、就义地、青少年教育活动和游憩等区域。每一区域都由不同的建筑群构成。人们在瞻仰缅怀英烈的同时,又沉浸在文化和艺术的氛围中。
       龙华烈士陵园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主题、主轴线、立体建筑的融合,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交替。红岩石、入口广场、园名牌楼、纪念桥、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馆、无名烈士陵等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园的南北主轴线上。入口处的红岩石,以其特定的思想意蕴点出了陵园的人文主题;纪念广场是陵园的中心地带;纪念馆以四层素色花岗石阶梯与金字塔型的蓝色玻璃幕墙和谐组合,于庄严凝重中透出明朗开阔的意境……这些建筑成功地营造出陵园独特的纪念氛围,并以其庄重大器、中西合璧、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风格,使龙华烈士陵园成为上海标志性纪念建筑。
陈列展览

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

陈列着全国首个动态雕塑多媒体音乐展项。天花板上的大屏幕中,乌云密布、闪电狰狞;在澎湃激昂的乐声中,三组分别象征“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雕塑,缓缓聚拢,象征着龙华精神的凝聚;精神之光冲破了黑暗统治,屏幕上,漫天的桃花吹散了乌云与闪电……

第一部分——信仰的召唤

该展区分为辛亥风云、中共一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劳工组合书记部和中共二大五个单元。主要人物有:李汉俊,俞秀松、李启汉、蔡和森等。

第二部分——使命的执着

该展区陈列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上海、中共四大、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五个单元。

第三部分——信念的坚守

该展区分为前仆后继、郊县农民武装暴动、龙华二十四烈士、左翼文化四个单元的历史内容和陈延年、郭伯和、黄竞西、许白昊等英烈人物。

第四部分——民族的脊梁

在纪念馆展陈内容的这个部分展示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文化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抵制日伪、支援各地抗战、郊县抗日武装斗争等历史事件和茅丽瑛、童子军四烈士、姚子青、谢晋元等英烈。

第五部分——胜利的奋争

本展区内容主要包括反对内战争取和平,里应外合迎接解放和电台三烈士、警委四烈士、解放上海牺牲的烈士的事迹。

第六部分——时代的先锋

该展区主要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各领域涌现出的烈士与英模,本展区的人物陈展分为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三个单元。

尾厅:仰望

通过环幕影片播放英烈和上海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成果和远景。

馆藏精品

《战上海》

油画 - 陈坚

大型历史油画《战上海》是一幅军事历史题材的油画作品,它的作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部队军事画家。
油画《战上海》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采用蔚为壮观的广阔的全景画式的构图,栩栩如生地再现了1949年5月,我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历史真实画面。油画逼真地描绘了我军在拂晓时分进攻上海,在上海郊县与负隅顽抗、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守军展开激战……

《无名烈士》

雕塑 - 潘鹤

这尊安如泰山般地坐落在序幕厅中央的抽象铸铜圆雕的名称叫《胜利》,它的产生却有着一番不平凡的经历。1994年春,龙陵筹建办根据市委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主题雕塑征约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家张海平,是该雕塑的上海地区的征约稿作者之一。张海平是一位颇有成就的雕塑家,在上海的黄浦江畔、机场广场、会展中心等重要的公共场所都有他的雕塑作品。他的雕塑风格雄健而简练。他善于因材施艺,采用具像或抽象等多类艺术手法的变换来反映雕塑的题材,体现出雕塑的质感。

《四一二殉难者》

雕塑 - 田金铎

这组大型雕塑由三块浮雕构成。浮雕墙体为浅灰色花岗石,其阳面均安装着高浮雕的铸铜群像。一、二两块浮雕墙联体合一,高低组合成“L”字型,立于广场东侧,背东面西。第三块浮雕墙则以“一”字型横立于广场北侧,正面向南,两侧浮雕墙形成不均衡的对角之势。两墙间距甚宽,恰成碑苑进至遗址区的入口空间,如此构图独具匠心。浮雕人物、道具等写实严谨、逼真、丝丝入扣,以剪辑的造型,洒脱、浑厚的塑造手法,概括地表现了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政变,血腥屠杀上海工人纠察队和群众,以及上海工人阶级顽强抵抗、英勇牺牲的壮烈史实。

《独立•民主》《解放•建设》

雕塑 - 叶毓山

两座雕塑,数十名人物形象,生动而写实地反映了上海人民数百年来为民族独立、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牺牲、奉献和成就。每一个来到这两座主题雕塑面前的游客,无不被其所表现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所打动,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哪位艺术家的大手笔?它又是怎样矗立于龙华烈士陵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