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诗一首
安友石
心充热血义气张,
那怕千军对敌在战场,
精魂不死国不亡,
真理在世即康庄。
注释
1、张——伸展,扩大,张大。
2、康庄——宽阔平坦,四面八达的道路。《尔雅·释宫》:“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跋文
安友石诗,乙亥初夏,若舟。 黄若舟(1906 - )江苏宜兴人。中国美协及中国书协会员。此篇书体为行草。
作者简介
安友石(1905~1927),江苏无锡人。早年曾在家乡安镇东亭小学任教。1926年参加广州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4日当选为无锡县农民协会主席。“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担任江苏省农民部秘书。1927年6月26日,省机关因叛徒告密,与省委书记陈延年一同被捕,7月初在上海英勇就义。
赏析

     热血精魂映丹青

      在诗中,安友石自比壮志凌云“为国不为家”的热血男儿。在国家危难之际,愿挺身而出,担负起千钧重任。“心充热血义气张”,一句话便使一个热血沸腾的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感受到了诗人那炽热如火的爱国热情。在这种激情的驱动下,诗人勇气倍增,信心百倍。“哪怕千军对敌在战场”,诗人用豪迈的语气表达了坚定的反帝立场和决心。紧接着两句,表达了自己为救国救民,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无畏气概。他坚信只要中华民族的精魂不散,中华民族就不会灭亡。这种精魂即是作者诗中所表述的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诗人坚信真理将永远指引他向康庄的大道前行,哪怕历经坎坷,千折百回也难改初衷。   

      安友石在孤星社时结识的莫逆之交秦邦宪(博古),有一次应安剑平之约赴安友石处会面,因“雨如盆泼,浑身上下,几如落汤”。入室后,安友石见到他这种状况,深为感动,亲热招待,连忙从衣箱里取出自己的衣服,递给他替换,赤心相待。后秦邦宪回忆起安友石时曾激动地说:“青年热血的大侠魂精神,不囿于此惨风苦雨之夜,激溢昏室中见之”。由此可见,安友石这位热血男儿之衷肠。

      古人曾说“忠义之词,直以血泪写成,虽直申己意,又何害其工。”本诗即是如此,不拘于格式,任凭情感的牵动,让真情流露,这才是热血男儿的气魄和胆识。诗中表露的那种炎炎爱国之情,炽炽赤子之心使诗篇掷地有声,赢得了不朽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