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诗一首
罗石冰
非求荣华非书痴,
为求解放甘吃苦,
革命总有胜利日,
祖国处处黄金屋。
注释
1、书痴——比喻只要读书而不通世故的人。《旧唐书·窦威传》:“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2、黄金屋——源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比喻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跋文
罗石冰诗一首、来关四敬书。 朱关田(1944- ),浙江绍兴人。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书协主席。此篇书体为行草。
作者简介
罗石冰(1896-1931),江西吉安人。1924年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五卅运动。1926年回吉安组建党团组织。以后去苏联留学。1930年任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长。代理市委书记。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2月牺牲于龙华。
赏析

愿以牺牲换解放

      1925年五卅运动后,上海总工会成立,罗石冰被调到总工会任会计科副主任。有一天,100多个暴徒冲进上海总工会,扬言要“踏平上总”。罗石冰和其他同志一起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其中罗石冰伤得很厉害,他头部、腰部被暴徒砍伤,被工人群众送进了医院。在住院期间,他还坚持学习,力求早日回到斗争的第一线。也就在这时,他在日记上写下了这首诗。

    “非求荣华非书痴,为求解放甘吃苦。”“我”努力工作既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成为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我”为了求得革命成功,人民解放,才甘愿吃苦。“吃苦”指被保卫总工会受重伤这件事。“革命总有胜利日,祖国处处黄金屋。”作者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他相信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到那时,人民翻身作主人,祖国能繁荣富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寻求真理,甘愿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和对革命胜利充满坚强的信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以吃苦为乐;作为一名革命者,他不求荣华富贵。他唯一的追求是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诗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革命前途美好憧憬,到了胜利的时候,祖国昌盛强大,人民生活富裕。作者的全部信念和理想都在这首诗中表露出来,他的信念和理想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