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岳阳楼
过岳阳楼
郭亮
潇水流,湘水流,
流入长江不见头。
龙君送我洞庭水,
何时洗尽人间愁!
注释
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县城西门的城楼,正对洞庭湖。
2、潇水——源出湖南九嶷山,向北流入湘水。
3、湘水——源出广西阳海山,向东北流,汇合潇水入洞庭湖,与长江通流。
4、龙君——神话中的洞庭湖龙王。

跋文
郭亮诗,钱茂生书。 钱茂生(1940-),江苏无锡人。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理事。此篇书体为行书。
作者简介
郭亮(1901-1928),湖南望城人。1920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任湖南工团联合会总干事、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1926年任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湘鄂边区特委书记。1928年3月27日在岳阳被捕,29日在长沙就义。
赏析

    洗尽人间愁

    1922年,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郭亮担任执行委员,分管工人运动。同年8月,党派他到粤汉铁路湘段的岳州领导铁路工人大罢工,途中经过洞庭湖经岳阳楼时他写下了这首诗。

     “潇水流,湘水流,流入长江不见头”,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是在写景,慨叹潇水和湘水入洞庭湖与长江贯通后,便再也看不见尽头了。但是作者过岳阳楼时兴趣却不在写景状物,而是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写下“龙君送我洞庭水,何时洗尽人间愁!”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忧民情怀和匡时救世的历史使命感。作者早在13岁时就曾写过一首《问问社会》的诗,诗中对不合理的社会进行了讽刺和抨击,疾呼“人们同活在一个世界,为什么贫富不一”,“问问社会,是何道理?”作者从小同情人民,对黑暗的世界深恶痛绝,决心投身革命,推翻旧制度,建立一个种田人有饭吃、造屋人有房住、织布人有衣穿的崭新社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郭亮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工人联合起来同敌人斗争,才能实现这个理想。在他的组织领导下,粤汉铁路长(沙)武(昌)段全线罢工,他在《罢工宣言》中写道:“我们完全为我们切身利益而奋斗。我们为生存而奋斗,为人格而奋斗。不达目的,誓死不止!工友们!勇敢,坚决,死中求活,全在我们团结的力量呀!”在作者看来,潇水和湘水只有流入长江,才能长得望不见头,工人也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自己的利益作斗争,革命才能成功。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作者望着浩淼无际的洞庭湖水,触景生情,渴望革命力量如同洞庭湖和长江的水一般壮大,以实现自己“洗尽人间愁”的政治理想。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凝练,自然素朴。初读时似乎感到平淡,语言也近似口语,但是细细读后,明显感到作者驾驭民间语言的能力。这首诗着墨不多,又以俗语俚词入诗:不加修饰地直抒胸臆,正是作者考虑到自己的使命是领导铁路工人罢工,这首诗应成为工人运动的战斗檄文,所以要写得通俗流畅,使工人们易记易读。二是构思巧妙,言近旨远。一般写岳阳楼或洞庭湖的诗,大多是赞美当地人文的或自然的景观,这首诗的构思却不落俗套,作者巧妙地借用环境特征和神话传说,抒发了救国救民的志向,深化了诗的主题,写出了新意,产生了较强的艺术魅力。